健康宣教

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

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

(一)适用对象

中医诊断:第一诊断为心悸

 西医诊断: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

(二)诊断依据

1.疾病诊断

(1)中医诊断标准: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》

(ZYYXH/T19-2008)与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(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2 年)。

(2)西医诊断标准:参照 2006 年 ACC/AHA/ESC 制定的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》 进行诊断。

2.证候诊断

参照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‘十一五’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 诊疗方案”。

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临床常见证候: 气阴两虚证

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

(三)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‘十一五’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

诊疗方案”及中华中医药学会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》(ZYYXH/T19-2008, ZYYXH/T65-2008)。

1.诊断明确,第一诊断为心悸(心律失常-室性早搏)。

2.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。

(四)标准住院日为≤14 天。

(五)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,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、次症、舌、脉特点。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。

(六)入院检查项目

1.必需的检查项目

(1)血常规、尿常规、便常规

(2)肝功能、肾功能、电解质、血脂、血糖

(3)心电图

(4)胸部 X 线片

(5)心脏超声

(6)24 小时动态心电图

2.可选择的检查项目:根据病情需要而定,如心脏电生理检查、心肌核素扫描或 心脏核磁、冠状动脉 CTA、凝血功能等。

(七)治疗方法

1.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、中成药

(1)气阴两虚证:益气养阴,安神定悸。

(2)心脾两虚证:健脾益气,养心安神。

(3)阴阳两虚证:滋阴补血,通阳复脉。

(4)痰瘀互阻证:化痰泄浊,活血化瘀。

(5)气滞血瘀证:活血祛瘀,理气通脉。

(6)痰火扰心证:清热化痰,宁心定悸。

2.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。

3.针灸治疗

(1)体针疗法

(2)耳针疗法

4.护理:起居、饮食、情志方面护理措施。

 

(八)出院标准

1.病情稳定,心悸、胸闷、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。

2.心电图或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。


点击次数:16622   更新时间:2019-08-28 17:28:16 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  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