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宣教

相关护理的宣教

   一、操作的目的

    1.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,改善血循环,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。

    2.温热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,有解除疼痛作用。

    3.温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,减轻深部组织充血。

    4.对老年人,婴幼儿,体温过低、末梢循环不良者,可用热进行保暖,使患者舒适。

二、方法

    (一)操作准备:

        1.用物准备热水袋及布套,水罐内盛热水,水温计。

        2.检查热水袋有无破损。

        3.调节罐内水温至60~70℃,意识不清、老年人、婴幼儿、麻醉未清醒、末梢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调至50℃。

    (二)操作要点:

        1.将罐内水倒入热水袋约1/2~2/3,放平排气,旋紧塞子,擦干,倒提抖动无漏水,套上布袋。

        2.将热水袋携至床旁,核对,说明应用目的与注意事项,将热水袋放在所需部位,谨防烫伤。

        3.用毕热水袋应将水倒弃,晾干,吹气,置阴凉处。

三、注意事项

    1.婴幼儿,老年人,昏迷意识不清等患者,应用热水袋时需多包一层包布,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,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。

    2.使用热水袋,要严格执行交班制度,经常巡视观察皮肤颜色,如有皮肤潮红,应即停用,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。

    3.需持续用热水袋时,应经常注意保持热水袋温度,及时更换热水。

 

冰袋冷敷的宣教

一、冰袋冰敷的目的:

    1.高热降温 ;

    2.实施局部消肿,减轻充血和出血,限制炎症扩散,减轻疼痛;

    3.实施头部降温,防止脑水肿,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,减少其需氧量,提高脑细胞对氧的耐受性。

二、方法:

     1.评估查看您的皮肤情况,有无感觉障碍及是否对冷过敏;

     2.检查冰袋有无漏水;

     3.放冰袋至所需部位;

     4.悬挂冰袋使用标志。

三、注意事项:

    1.冷敷时间不能过长,每3~4小时一次,每次20~40分钟;

    2.您要经常观察冰敷局部皮肤情况,如皮肤变青紫、感觉麻木,表示静脉血液淤积,必须停止冷敷,通知医护人员,及时处理,防止组织坏死;若您对冷过敏或您的末梢血管功能有异常(如雷诺氏病),末梢循环不好,禁止使用冷敷。

    3.冰敷部位一般选择在头、颈、腋窝、腹股沟、胸(避开心前区)、四肢;禁忌冰敷部位有:①枕后、耳郭、阴囊处,防止冻伤。②心前区: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。③腹部:防止腹泻。④足底:防止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。

物理降温(酒精、温水擦浴)的宣教

   一、目的:

       1. 加快机体散热,促使降温。

       2. 提高患者舒适感。

   二、注意事项:

        1.禁忌擦拭心前区(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)、腹部(可引起腹泻)、后颈部、足心部位(可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)枕后、耳廓、阴囊处(可引起冻伤)昏迷、感觉异常、年老体弱者慎用

        2.腋窝、肘窝、手心、腹股沟、腘窝处等血管丰富处稍用力并延长擦拭时间,促进散热。

        3.擦浴部位不能全部一次裸露,擦某部位露出某部位。擦浴过程中,由于皮肤很快冷却,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及血流淤滞。必须按摩四肢及躯干,以促进血液偱环,加快散热。

胃肠减压的宣教

    一、目的:

         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,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。

常用于急性胃扩张,肠梗阻,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,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。在手术过程中,由于麻醉及手术操作等原因可造成术后胃肠道麻痹、积气。插胃管可以排除胃内积气和胃液,防止手术后腹胀。

二、方法: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胃肠道内,并妥善固定。

三、注意事项:

     1.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、禁饮,一般应停服药物。如需胃内注药,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.5-1小时。适当补液,加强营养,维持水、电解质的平衡。

     2.妥善固定:胃管固定要牢固,防止移位或脱出,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,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,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。

     3.保持胃管通畅:维持有效负压,每隔2-4小时护士会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,以保持管腔通畅。

     4.注意引流物颜色、性质和量,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,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,胃液多呈暗红色,2-3天后逐渐减少。若有鲜红色液体引出,说明术后有出血,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。

    5.口腔护理: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,必要时护理人员会给予雾化吸入,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。

    6.护士会随时关注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为您听诊肠鸣音,术后多在床上翻身活动,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。

    7.拔管时间: 通常在术后48-72小时,肠鸣音恢复,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。拔胃管时,请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吸气并屏气,以减少刺激,同时也防止你发生误吸。

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宣教

一、目的:

    ⒈刺激肠蠕动,软化和清除粪便,排除肠内积气,减轻腹胀.

    ⒉清洁肠道,为手术、检查和分娩做准备。

    ⒊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,减轻中毒。

    ⒋为高热患者降温。

二、方法:

    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灌肠液倒入灌肠袋内,将肛管插入肛门内7~10cm,将液体灌入肠腔内,已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三、注意事项:

    ⒈注意保暖、防止受凉。

    ⒉严格掌握灌肠的速度、温度、溶液的量。

    ⒊插管前常规用液体石蜡润滑肛管前端,操作应顺应肠道解剖结构,忌强行插入。

    ⒋若突然感恶心、头晕、面色苍白、全身出冷汗甚至晕厥等虚脱症状应立即平卧休息。

     

直肠给药(肛塞法)的宣教

目的:

    将药物由肛门塞入直肠内,以达到退热、消炎、镇痛等治疗效果。

方法:

    用药前排空大小便,取侧卧位,将药栓或药膏缓慢塞入肛内约3-4cm。

注意事项

    1.用药后应卧床休息30分钟,待药物充分溶解,30分钟内避免排便。

    2.应用退热药时易出汗,若出汗量多,衣物严重浸湿(出汗量约300-500ml)时,应告知医生护士,及时更换衣物,注意保暖;适量饮用温开水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。

    3.出现肛门疼痛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护士。

    4.腹泻患者腹泻症状未缓解时避免直肠用药。

     

膀胱功能训练的宣教

一 、脊髓损伤患者为什么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?

    脊髓损伤(SCI)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,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发生功能障碍,出现尿潴留或尿路感染,而膀胱内高压状态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,逆向导致肾功能损害,可引起肾功能衰竭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
二、膀胱功能的训练方法有哪些?

    1.持续引流:

    急性期排尿障碍的处理,以持续引流为主,导尿管留置后,保持开放。

    2.间歇导尿:

    建立规律的饮水习惯,每次患者自主排尿后导尿,残余尿量少于100ml可停止导尿。

    3.其他训练方法:

    行为技巧、反射性排尿训练,代偿性排尿训练(Valsalva屏气发和Grede手法),肛门牵张训练,盆底肌训练。

     

直肠功能训练的宣教

一 、脊髓损伤患者为什么需要进行直肠功能训练?

    脊髓损伤(SCI)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,大便因失去神经支配发生功能障碍,出现排便困难,无法控制排便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
二 、直肠功能训练方法有哪些?

    1.肛门牵张技术:食指或中指戴指套,涂润滑油,缓缓插入肛门,把直肠壁向肛门一侧缓慢持续地牵拉,可以有效地缓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痉挛,同时扩大直肠腔,诱发肠道反射,促进粪团排出。

    2.坐位排便:患者可坐起后尽量采取坐位排便。坐位大便有利于降低排便阻力、提高患者自尊、减少护理工作量、减轻心脏负担。

    3.定时排便:按照患者既往排便习惯选择排便时机,每日一次。

    4.药物  便秘时可使用肠道活动促进剂、缓泻剂、解痉剂和肛门润滑剂(如开塞露)等。

    5.饮食控制:改变饮食结构,尽量采用粗纤维饮食,多食水果绿叶蔬菜,避免辣椒等刺激性食物。

    6.运动疗法: 身体耐力训练可加强肠道蠕动动力,对于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7.腹部按摩:腹部按摩可通过皮肤-直肠反射,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,增强肠道活动。

踝泵运动的宣教

一、为什么要做踝泵运动?

    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。术后的肢体制动,血流变慢,血小板在血管周围停留、集聚,易形成血栓。这些因素会影响下肢术后功能的恢复。

二、踝泵运动作用的原理是什么?

    跖屈(脚尖朝下)时,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,胫骨前肌放松伸长;背伸(脚尖朝上)时,胫骨前肌收缩变短,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。肌肉收缩时,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,肌肉放松时,新鲜血液补充。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脚踝,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。

三、怎样做踝泵运动?

    踝泵运动分为屈伸和绕环两组动作。

    屈伸动作:病人躺或坐在床上,下肢伸展,大腿放松,缓缓勾起脚尖,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,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(图1),然后脚尖缓缓下压,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(图2),然后放松,这样一组动作完成。稍休息后可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。反复地屈伸踝关节,最好每个小时练习5分钟,一天练五至八次。


wps3.png  wps4.png

图1:脚向上勾,让脚尖尽量朝向自己 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图2:让脚尖尽量向下压。

 

wps5.png

图3:以踝关节为中心,脚趾作360度绕环。

    绕环动作:病人躺或坐在床上,下肢伸展,大腿放松,以踝关节为中心,脚趾作360度绕环,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(图3)。绕环,可以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。

手术后,因长时静卧,血液循环不畅,肌腱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,绕环动作的幅度会受限,甚至出现疼痛感。如体力不够,或疼痛感剧烈,只做屈伸动作效果也不错。疼痛减轻后,再加做绕环动作会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。

四、频次要求

    1.一般卧床患者踝泵运动大于等于10次/小时,睡眠除外。

    2.原则为感到轻微的疲劳为主。

    3.下肢制动患者听从专科医务人员的指导及要求。

    4.特殊下肢手术患者听从专科医务人员的指导及要求。

 

体位引流的宣教

目的

    利于重心原理引流肺叶内滞留的分泌物排除呼吸道的过

程,配合一些手法治疗,如震颤,叩背等。治疗者根据胸片,CT,肺部听诊来判断分泌物的部位和量,需要病人配合一定体位,来共同达到治疗效果和治疗目的。

二、基本体位

    1.左上叶后段:右侧位或俯卧位,上半身向左转1/4,右臂后伸,用三个枕头使头部及肩部抬起。

    2.左下叶后基底端:俯卧,腹下垫枕,床尾抬高45cm~50cm。

    3.左下叶基底端:俯卧,膝下垫枕,使腹肌松弛,床尾抬高~50c。

    4.左下叶尖端:俯卧,腹下垫枕。

    5.左下叶侧基底端:右侧位,垫枕以保持脊柱平直,右肩勿靠枕头之上,床尾抬高45cm~50cm。

    6.右上叶后段:左侧位或俯卧位,上半身向右上转1/4,左臂后伸,头部及腹侧用枕头支持。

    7.右上叶前端:俯卧,膝下垫枕,使腹肌松弛。

    8.右下叶侧基底段:仰卧,向右侧转1/4,左侧上位,屈膝以使腹,床尾抬高30cm。

    9.右中叶:须以右侧上位及床尾抬高30cm。

三、引流的观察:

    1.引流体位保持10min~15min。引流时,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,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或背部,自背下部向上进行,直到痰液排尽,或使用机械震动器,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,并使其移动,易于咳出或引流。必要时辅以拍背(见“呼吸训练中的胸部叩击术”),如年老体弱,无力咳嗽者,可予吸痰。

    2.引流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、发绀、心悸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如有异常,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停止引流。

    3.引流时间:从每次5min~10min逐渐延长至15min~30min,每日2次|~3次。

四、注意事项:

    1.引流应在饭前进行,一般在早晚进行,因饭后易致呕吐。

    2.说服病人配合引流治疗,引流时鼓励病人适当咳嗽。

    3.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,有无咯血、发绀、头晕、出汗、疲劳等情况,如有上述症状应随时终止体位引流。

    4.引流体位不宜刻板执行,必须采用病人即能接受,又易于排痰的体位。

五、禁忌

    1.年迈及一般情况极度虚弱、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、无力排除分泌物(在这种情况下,体位引流将导致低氧血症)。

    2.抗凝治疗。

    3.胸廓或脊柱骨折、近期大咯血和严重骨质疏松。


点击次数:17229   更新时间:2019-08-29 10:19:18 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  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