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媒体

【聚焦·二院】患者信任,基层医院发展有后劲儿!——市二院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,为基层医疗机构送去“管理智慧”


核心提示

    以医共体之“通”,解看病难之“痛”。日前,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与14所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医共体协议,形成了“基层首诊、急慢分治、双向转诊、上下联动”的管理模式,基层老百姓看病更方便,实实在在提升了就医感受。


卫生院“点菜”

大医院办专题“培训餐”

微信图片_20180718160654.jpg

 医院与14所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医共体协议  

    5月7日,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与14所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医共体协议,短短2个月过去了,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员工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变化。赵继广是南张镇卫生院院长,医院的变化,让这位基层院长感触颇深。

    “基层的技术提升不是一两天能改变的,但通过学习大医院的标准,规范基层操作等环节,也能提升基层百姓的信赖感。”在赵继广看来,大医院专家带来好技术的同时,基层医护的精神面貌也要跟上。

    结成医共体后,医院将针对急救和医疗文书、医疗质量、医疗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授课。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电话名单全部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公布,有问题可以随时电话咨询,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诉求,随时可以安排相关专家坐诊、指导。

   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,这样的短期培训非常必要。“通常按照规范化培训,所有流程下来一名医生至少需要1年时间,在医共体内部,可以根据乡镇医院需求,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某项技术,学会了就可以回去开展业务,初步实现了小医院‘点菜’ ,大医院‘下单’的目标。”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熊素岚表示。

微信图片_20180718160709.jpg

医院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培训。

    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医共体不同于平常的坐诊、查房,而是找准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需求,对症下药,加快人才培养,让医院有自我造血功能,才能让当地的患者放心留下。”熊素岚表示。

    所谓“医共体”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,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,促进医共体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,联动发展,落实基层转诊、双向转诊,努力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即可享受到二甲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,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。

   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根据每个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,量身定制组建一个专家团队,通过专家长期坐诊、查房、手术、培训等方式进行业务拓展、学科建设、医院管理等工作。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医院管理,医疗安全,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,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病患者的诊疗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,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水平及推广适宜卫生技术。

    医院将重点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特色专科,安排相关的科室人员进修。全面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与管理,同时,医院还将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培养机制。根据其工作需要提供业务讲座,系统培训,免费接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修学习,在各个专业领域内培养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。

上下转诊更畅通

打通看病最后“一公里”

微信图片_20180718160735.jpg

   “在医共体里,市二院作为‘总院’,各个乡镇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成为市二院的‘分院’。”熊素岚介绍,“总院”与各个“分院”上下联动,打通看病的最后一公里,让群众在家门口的基层卫生院看病,享受到二甲医院的医资和服务。

    “确实有需要到上级大医院就诊的,会通过内部的转诊通道进行转院,这样也比患者自行去预约找医生更方便快捷。”熊素岚说,基层无法解决的病例,我们会通过转诊平台,把患者转到上级医院相应科室诊治,专走‘绿色通道’,免去了很多步骤,这也是‘医共体’的利好体现。”

    “医共体”机制将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组成同一盘棋看待。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,加上缺乏行政协调,要“上转”患者基本只能靠医生或患者家属通过与相熟的医生联系,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就诊。建立“医共体”后,患者转诊将会流程化、规范化,更加顺畅。这也使得许多患者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。因为一旦需要上级医院继续接诊的话,患者不用操心,直接由基层医院绿色通道安排,且无缝对接。

    此外,“医共体”还将优质医疗资源“下沉”,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。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为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站,确有需要时,再往上一站输送,打通了群众看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大数据“加速跑”

老百姓享健康“红利”

微信图片_20180718160758.jpg

    让健康大数据“加速跑”,让老百姓“少跑腿”,就是市二院“医共体”建设的初衷和梦想,医院也将开展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信息化、互联网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。

    “在‘医共体’建设试点中,我们将把信息化作为建设重点和亮点,努力打造更便民、更接地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”熊素岚表示,市二院“医共体”建设充分利用健康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,强化建设远程诊疗网络、各类智慧应用等,构建线上、线下闭环服务,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。

    “简单来说,基层医疗机构有些辅助检查项目并不具备检验检查能力,或者医疗设备检查不能满足诊疗需要,影响患者疾病诊治,容易导致病人的流失,通过互联网+,共享医院的辅助检查服务,采集患者标本后来到医院做检查,然后患者在当地卫生院继续后续治疗,实现患者受益,两家医院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。”熊素岚介绍说。

    部分中心卫生院做不了的检查,可以移交到医共体医院、技术协作医院提供帮助。所有中间的环节都是由医疗机构来完成,省去了病人异地就医的麻烦,减轻了基层医院购买检查设备的负担,更节省了医保的费用,可谓一箭多雕。

加强信息化建设,建设医共体分级诊疗信息系统,促进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互认共享和转诊预约,为双方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提供便利,借助“互联网+”建立远程会诊、远程诊断、远程预约等服务,促进有事医疗资源纵向流动。医共体内开展同质化医疗、影像、检验、病例、心电诊断等服务。

    目前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纵深推进分级诊疗已经起到了显著效果,构建起了城、乡、村(社区)三级医疗网络,形成了具有“二院”特色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,为农户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。接下来,医院将继续推进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,推动形成基层首诊、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。


点击次数:5372   更新时间:2018-07-18 16:00:31 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  【关闭